御书房 - 其他小说 - 锦衣状元在线阅读 - 第三百七十七章 无所不用其极

第三百七十七章 无所不用其极

    王府书房,有关蒋轮赴京冒功之事的讨论依然在继续。

    朱祐杬看了看唐寅,又对蒋轮道:“你有不明白之处,直接问唐先生就好,如此或对唐先生不公,但王府会给予唐先生一定补偿。”

    在唐寅和朱浩眼里不太当回事的去京师“述职”,在王府看来却是了不得的大功劳,尤其是蒋轮那边,简直觉得自己就要飞黄腾达了。

    随后朱祐杬又一番叮嘱,让蒋轮这两天多跟唐寅学一些军事方面的知识,随后以军策是蒋轮提出为蓝本,草拟奏疏送交朝廷。

    随后只等征召。

    蒋轮从书房出来,兴奋得快要手舞足蹈,却不敢表现出来,涨红着脸,不好意思地对唐寅道:“唐先生,总是承蒙您的照顾,不好意思。您看是不是在军略方面……指点一二呢?我去了京师,完全不知说什么好啊。”

    唐寅打量朱浩一眼:“之前不都对你说过,那是朱浩的提议,你有不明白之处,直接问他就行了。”

    蒋轮想起来自己提出要把新收的过继子送到朱浩跟前当弟子时,唐寅的确提醒过他,这事儿是朱浩率先提出的。

    “哎哟,朱先生,您看我都无颜面对了,先前贼寇来袭时,就白占了您一份军功,您又帮犬子进学,最近他老实乖巧了很多……现在我这个当爹的还要承蒙您提点,您看什么时候有闲暇……”

    蒋轮这两年在王府中地位飙升,全靠唐寅和朱浩帮衬。

    不然以他一个蒋王妃过继弟弟的身份,想在王府得到尊重还真不容易,更别说是赚什么军功赏赐。

    朱浩道:“蒋先生客气了……”

    “不敢当不敢当,以后叫我一声老蒋,或是直接称呼我孟载就行,您是犬子的先生,按理说就该平辈论交。”

    现在在朱浩面前,蒋轮是一点架子都没了。

    朱浩笑着望了唐寅一眼,好似在问蒋轮,咱俩是平辈,那比我高一辈的唐寅,又是你什么人?

    蒋轮也发现朱浩促狭的目光,急忙恭维道:“唐先生那是世外高人,也是在下师长一般的存在,朱先生您就别卖关子了,要不咱找个地方私下谈谈?这几天我请您喝酒……不对,有事您说话。”

    唐寅帮腔:“朱浩,多帮帮孟载,他不是外人。”

    “对对对,我不是外人。”

    蒋轮赶紧附和。

    朱浩在笑,难得蒋轮从他还没进王府时,就帮过他,再加上蒋轮在王府里从未嚣张跋扈过,至于他以后当上外戚后会怎样,跟现在双方的关系无关。

    “那回头我们就预演一下你到京师后可能会遇到的情况,帮你想好各种对策,到时再给你写几个锦囊,等你到京师后再用。”朱浩道。

    “锦囊?”

    蒋轮眼睛里在闪着小星星,“是不是跟戏文里说的那样,世外高人给个锦囊妙计,关键时候打开?要不怎么说你们师徒都是高人呢?这都能想出来……那就多谢朱先生您了。”

    蒋轮搓着手,感觉人生要走上巅峰。

    ……

    ……

    五天后蒋轮离开安陆,往京师去了。

    走之前,朱浩真给他写了锦囊妙计,嘱咐他到京师后按顺序打开,陪同他北上的仍旧是王府仪卫司典仗骆安,骆安在王府里基本属于干辛苦活的。

    蒋轮一走。

    唐寅就有点郁闷了。

    几位酒友中,范以宽早早离开安陆,蒋轮去京师替王府领功,陆松最近忙得基本瞧不见人影,平时唐寅形单影只,连找个人喝酒都做不到。

    此等时候,王府cao持的最大的事情,就是给世子换教习。

    因为储玉已多番跟兴王提出要离开兴王府,回乡谋求发展,兴王最初以各种理由挽留,到最后看来实在挽留不住,商议六月前安排好替代人选,再安排储玉归乡。

    差不多五月下旬时,州学那边发出通知,说是安陆本地的科试定在七月中举行。

    具体哪一天尚未确定,关键是要看张邦奇哪天抵达安陆。

    但消息传过来没几天,又有消息,说张邦奇身体抱恙,暂时辞去湖广提学副使的职务回乡,七月中旬的科试自动延期。

    “先生,您看这到底是怎生回事?”

    这天朱浩在他开设的学堂见到孙孺,孙孺刚得知科试延期的消息,一脸憋屈。

    因为之前孙家老太太做过承诺,若孙孺能在这次科试中表现出色,顺利录科的话,就可以不用每天都到朱浩这里来受尽煎熬,辛苦读书,可以回家安心准备来年乡试。

    现在科试延期,等于说他“坐牢”的期限也顺延,且属于无期限的那种。

    朱浩道:“这就要看张学道的病几时能好了。”

    孙孺一脸委屈:“几时能好?”

    “我又不是大夫,你问我,我问谁去?安心给我读书!最近写的都是些什么狗屁文章?这样的文章拿出去,简直是丢人现眼,你别人说是我学生!”朱浩把孙孺呈交过来的作业扔了回去。

    换作以前,孙孺一定要跟朱浩吹胡子瞪眼,差点就要殉文。

    但现在他知道朱浩的本事有多大,再加上老娘都把自己的自由交给朱浩了,人家想怎么关他都不会有人理会,孙家反而还会多加把锁,抗争……除非自己上十天课有半天的休息日都不想要了。

    从学堂出来。

    旁边二弟子蒋荣笑着道:“先生,学生婚期将近,您看是否容许让学生回去筹备?”

    经过半年多时间调理,现在蒋荣身上的锋芒已磨没了。

    受雇于朱浩,能稳定地获得一些精神上的娱乐方式,比如听书,看戏,全都仰仗于朱浩,开罪朱浩回家关禁闭,跟朱浩进出自由还有工钱拿,吃香喝辣……威逼利诱之下他也只能屈服于现实。

    本来他那个老爹就是王妃的便宜弟弟,而他又是老爹的便宜儿子……

    王府的舅少爷,来之前以为自己可以风光无限,如今他已认清现实,自己就是个摆设。

    朱浩道:“令尊不都还没回安陆吗?你跟谁成婚去?”

    朱浩的意思,你爹都跑京城去逍遥快活了,没有你爹主持,你能成婚?

    “这……其实家父去京师,正好是去给学生提婚……将亲事谈好,学生就会去京师迎亲。”

    蒋荣急忙解释。

    “哦,原来你娶的是京师名媛啊?那等你爹的消息传来吧……现在你给我干活,没到休婚假的时候,就不要提那些有的没的……你爹现在不在安陆,我就是你半个爹,要是你在本地惹出什么事来,我怎么跟令尊交差?”

    朱浩的话,蒋荣听了很不是滋味。

    我认个便宜爹也就罢了,人家好歹还是个正七品的散官,而你……给我当弟弟都嫌你年岁小,居然想当我半个爹?

    “走了走了,看戏去,最近那几个新戏子太不像话了,怎么教都学不会,让公冶姑娘再教教她们!”

    朱浩摇头晃脑。

    “好,先生请!”

    蒋荣一听有免费的戏听,还能去后台捉弄几个新来的女戏子……这小日子过得……什么成婚不成婚的,放以后再说吧。

    ……

    ……

    进入六月,酷暑来临。

    安陆本地又在抢修江堤,这次知州张也铮很卖力,多番派人来跟王府沟通,提出配合兴王府重修江堤。

    大概张也铮知道自己在安陆任期不会太长,最迟来年开春就会调任,想趁着走之前捞一波政治资本。

    张也铮在安陆任官两年多,口碑一塌糊涂。

    普通百姓都知道张也铮是什么货色,湖广地方道御史没事就参劾他,但人家后台硬,到现在屁事没有,该捞钱继续捞,以各种名义搜刮,得来的钱财不断向皇帝送礼。

    王府虽然对张也铮的作为看不过眼,但没明面上也没撕破脸皮。

    后面接待州衙派来的使者的任务,就交到唐寅身上。

    唐寅这两年学会跟官府中人打交道,难能可贵的是他身上官腔很少,不过以他那放荡不羁的性格,官场中人真不太适应,让他去反而是对迂腐官员最好的惩治方式……你永远无法跟一个无心于政治的人讲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什么利益输送,又什么权力格局,唐寅完全不吃你这套。

    那些当官的往往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这天唐寅见过州衙派来的使节,见完后都懒得跟兴王或是袁宗皋汇报交谈过什么。

    他直接来找朱浩,告知朝廷对于应州大捷之事基本有了定案。

    “……以兵部传来的消息,朝廷定下敌我双方的死伤数字,朝廷这边折损兵员大概六百多人,杀死、俘虏鞑靼人三百五十多人,这一仗虽然成功将鞑靼人逼退,但自身损失也不小啊。”

    唐寅略显失望。

    本以为真跟皇帝吹嘘的那般,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辉煌胜利呢。

    感情把敌人赶走的同时,自身兵马的损失比敌人还多?

    朱浩琢磨了一下。

    这跟历史上对应州之战“鞑靼阵亡十六人,明军阵亡五十二人”的描述何其相似?

    双方数十万人规模的大战,前后历时半个多月,正面交锋都有五天,令后来鞑靼几十年不敢再大规模犯境,而达延汗也死在应州大捷发生的正德十二年……影响如此深远的一场大战,最后就这点战果?

    史官对这个胡闹皇帝的抹黑,还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啊!

    ------题外话------

    今天继续三更,天子求一波订阅和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