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 - 其他小说 - 锦衣状元在线阅读 - 第十一章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第十一章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会谈持续大半天,临近黄昏,朱娘才带着儿子从官驿出来。

    “小浩,他借银子就算了,为何还多给?”

    朱浩道:“以我们现在的处境,想靠抵押房契在安陆本地借债有可能吗?”

    朱娘想了想,断然摇头。

    “也就他会借给我们……若所料不差,他应该是在祖母那儿吃了亏,知道我们借钱,巴不得赶紧把银子送来。”朱浩笑道。

    “这是为何?”

    朱娘仍旧一脸疑惑。

    “到期我们还上钱,把祖母给治住了,他能出心中一口恶气;如若还不上,田宅归他,这口气出得更畅快……左右不吃亏,他这么精明的人不会算账?”

    朱娘彻底无语。

    朱娘本来还想说什么,但看了看四周,行人颇多,于三还背着二百多两银子的包袱跟在后面,只能先赶紧回铺子。

    母子归来,李姨娘见朱娘面色不佳,心中一沉,送别于三便匆匆把门板隔上,过来小声问道:“夫人,生意没谈成吗?”

    朱浩颔首:“妥了。”

    李姨娘惊喜道:“那应该高兴才是,夫人……”

    朱娘不回答李姨娘的问题,反而打量朱浩:“小浩,适才路上不好说,借钱可以,但你跟苏当家谈什么盐引分离,要是被官府抓到,那可是当做贩私盐论处啊。”

    李姨娘大吃一惊。

    好端端跟经营官盐买卖的湖广左布政使的小舅子谈生意,到最后竟然谈成贩卖私盐?

    做官盐买卖,如果连贩卖私盐是何等罪过都不知,那趁早收手。

    这属于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买卖,不懂法还想卖盐,命有几条?

    《大明律》规定:“客商兴贩不许盐、引相离,违者同私盐追断。卖毕五日内不缴退引者,杖六十。将旧引影射盐货,同私盐论。伪造引者,斩。诸人买食私盐减贩私人罪一等,因而贩卖者,绞。”

    所谓“盐引相离”,就是贩卖官盐的过程中,官盐和盐引必须时刻在一起,等贩卖结束后五天内必须交还官府。

    所谓的“旧引影射盐货”,就是拿已经卖完的官盐盐引,以此为凭销售来历不明的盐,等同于卖私盐。

    “娘,我们没有卖私盐啊,您可能没听懂我跟苏东主商量的细节吧……他那么精明,我们卖私盐,他便是接收私盐,知法犯法的事情他会做?他比谁都精明呢。”

    朱浩笑着安慰母亲。

    朱娘眉头紧锁,此时依然懵懵懂懂,李姨娘急忙问道:“夫人,少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朱浩道:“就是说苏东主把他的官盐,连同盐引一并交给我们,让我们把粗盐‘筛’成精盐后再卖给他,但我们卖回给他的时候,盐引不退。”

    “啊?这……恐怕不行吧?浩少爷,正如夫人所说那般,不给他们盐引,我们就是贩私盐,被官府抓到的话……会掉脑袋的。”

    李姨娘尽管不太了解大明盐法的具体内容,但也觉得朱浩跟苏熙贵做买卖属于刀尖上跳舞。

    随即李姨娘又想到一个问题,好奇问道:“我们晒我们的盐,晒完后把盐和盐引一并给姓苏的便是,单独留着盐引干嘛?”

    别说李姨娘不明白,连朱娘都不明所以。

    朱娘看着儿子,希望朱浩能做出合理解释。

    朱浩道:“我们跟苏掌柜议定的价格,基本上算是成本价,目前以十文钱一斤从他那儿进官盐,售出价格则是十六文。”

    李姨娘想了想,点头道:“一斤盐我们可以赚六文,这价格还好吧?”

    “并不好。”

    朱浩摇头,“刨除人工和场地成本,加上精盐提纯中去除的杂质,以及晒盐过程中渗漏等损耗,这么折腾一圈下来,一斤盐能赚一文钱就算不错了。我们每月要上缴家族四十两银子,自己能剩下多少?恐怕是赔本赚吆喝!”

    李姨娘不解地问道:“我们之前……生意做得不是挺好的吗?”

    朱浩道:“姨娘,那是非常时期,时势逼着我们只能把盐倒进后院水池,纯属不得已而为之……但平素真拿官盐溶了晒来卖,实属得不偿失……官盐杂质多,有时候是盐商故意为之,他们在官盐里掺沙子,有时候一斤盐恐怕得有二两沙子,你想想提纯后损耗有多大?”

    朱娘道:“那我们还是跟以前一样,售卖苏东主批发给我们的官盐就是……这次苏东主批给我们的官盐,比之前从城里那些大盐商手里进货价格还要低些许。”

    朱浩摇摇头:“经昨晚之事,我们同时得罪了安陆州和长寿县两级衙门,主顾恐不敢再光顾,再说苏东主继续跟我们做生意的前提,是我们卖雪花盐给他,如果不卖,他怎会低价卖官盐给我们?”

    “那……那……”

    朱娘和李姨娘无言以对。

    本来她们都以为,朱浩进官盐回来自己提纯,听到这里才知此路不通。

    朱浩把两只手分别放在朱娘和李姨娘肩膀上,语气坚定:“娘,你们别问,还是听我说吧。”

    “我们提纯盐,其实无需官盐,安陆地方有许多专门给牲口晒盐吃的盐窝子,我们买盐卤回来晒制就行,跟官盐的效果一样。我们甚至可以雇佣盐窝子附近的人帮我们晒盐,这样我们既不用卖盐,也不需造盐,就做中间商赚差价,两头都查不到我们。”

    朱浩知道湖北的盐矿资源特别丰富,后世乃岩盐的主要产区,安陆州附近分布有特大型岩盐矿床和地下卤水矿床,含有丰富盐卤的水洼低地即盐窝子分布很广,但因所含矿物质太多太杂,煮出的盐并不能供人直接食用。

    朱浩有特殊“洗盐”手法从盐卤中提取精盐,所以根本就不需要专门进购官盐溶解后再制成雪花盐,如此一来成本自然大大降低。

    听了朱浩的计划,朱娘震惊不已:“小浩,咱本地盐窝子产的盐,牲口吃都经常出事,给人吃……”

    朱浩道:“娘,你说咱之前后院池子里的盐,比盐窝子产的盐好到哪里?不同样变成白花花的雪花盐了?”

    朱娘怔住了。

    儿子这是要飞上天啊,居然能用盐窝子的苦卤,晒出白花花的雪花盐?

    骇人听闻。

    李姨娘道:“就算真是这样,这些盐也是私盐,我们没盐引啊。”

    “谁说没有?”

    朱浩道,“我们不是有苏东主给的盐引?我们跟苏东主交易,不管买卖都有盐引,本地官府根本不能拿我们如何。

    “等交易完成,由于盐引在手,我们还可把从苏东主那里进购的官盐转售出去,苏东主给我们的盐价比一般批发价每斤低个一两文,很容易出手的。”

    朱娘听到这里,一时没回过味来,怎么琢磨都觉得儿子这话有毛病,但具体问题出在哪儿却不知道。

    半晌后,朱娘蹙眉:“可我们给苏东主的盐没盐引,他……怎么办?”

    朱浩笑道:“他手眼通天,你以为会害怕?他一次运十几船盐,又是布政使妻弟,真会有人去查盐引?”

    “而且就算查他也不怕,这年头敢插手官盐买卖之人,手头会没有多余的盐引?权贵上下其手者比比皆是,苏东主手上没兑出的盐引恐怕比兑出的都多,而且现在盐场的灶私都不算私盐,我们就当是给了他一个兑盐引的机会。”

    “否则他凭什么用十六文的价格,从我们这里买上好的雪花盐?这雪花盐运到省城和南北二京,价格起码翻上十倍,他自己能算清楚这笔帐!”

    朱浩深知大明盐政尿性。

    如果成化之前玩这种行盐方法,必死无疑。

    但在弘治二年时,朝廷发现盐商手里的盐引长久无法兑出,而灶户的煮盐积极性又不高,常常有盐引而无盐供应,于是便规定:“凡商无盐支给,听其买勤灶之盐,是为余盐之始。”

    从那之后,盐商可以直接从灶户手上买盐,灶户每年上缴给官府定量后,多余部分可以直接卖给手持盐引却无法从正规途径兑盐的盐商,灶私先例便从这里开启。

    弘治年间,先有大太监李广,后有张鹤龄、张延龄、周彧等皇亲国戚,从皇帝那儿以非正规途径拿到数以百万计的盐引。

    正德皇帝登基后宵小横行,盐场的盐被这些人垄断,出现大量有盐引而无盐的情况,大明盐政就此走向崩坏。

    有了这样的历史背景,朱浩跟苏熙贵的生意完全可以做到双赢。

    苏熙贵看似吃了点亏,放出去的盐引收不回,但其实他手上的盐引多的是,能平价买到雪花盐贩运到省城甚至两京,可以说赚大了。

    正因为如此,苏熙贵才欣然接受朱浩的条件。

    朱娘和李姨娘消化了好长时间,都没琢磨透其中关节。

    主要是她们对于这个时代和大明政策不了解,只是以小商贾的思想,本能觉得诚实经商才能立足,却不知这年头老实人最容易吃亏。

    丛林法则中,首先被淘汰的就是那些墨守成规之人。

    李姨娘安慰道:“夫人,不如听少爷的吧,其实我们也无路可走了,不是吗?如果不这么做,怎么保住老爷留下的产业?”

    朱娘无奈颔首。

    她也清楚自身处境,眼下几乎被朱家人逼上绝路,不放手一搏只能等死。

    “娘,咱之前卖的是官盐,守规矩,最后不照样招惹来官非,几乎山穷水尽?这世道没有真正的守规矩,有权力才能谈规矩。”

    朱浩态度坚决,他也是想以此坚定朱娘和李姨娘信心:“而且这次,娘,咱不出面,找人来给咱当代理人,凡事由其出头,苏东主的官盐走汉水,不上岸,货物交接完毕后,我们把官盐直接转卖给外地客商。”

    “运盐我们找于三,名义上他被苏东主雇佣,就算官府的人查到晒盐盐滩那儿,找到我们生产的雪花盐,我们也可以直接拿出盐引,说这是买了苏东主的官盐回来加工提纯,不合理但合法。”

    “只要我们行事低调,几年内应该不会出事,因为产出的盐不会在本地销售,不会触及本地盐商的根本利益,另外苏东主关系网强大,他姐夫黄藩台……未来将会是朝中风云人物,不必担心其倒台,政治对手反攻倒算。”

    朱浩之所以有如此大的信心跟苏熙贵合作,还有个缘故。

    未来黄瓒在平定宁王乱时功勋卓著,故而有“一品布衣”的美誉,等黄瓒致仕时,已是嘉靖年间。

    有这样前途光明的合作伙伴,做买卖都硬气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