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 - 玄幻小说 - 旧日音乐家在线阅读 - 第八十四章 巍峨的音响大厦(4K二合一)

第八十四章 巍峨的音响大厦(4K二合一)

    变奏3仍在继续,范宁的右手看似是在演奏双音,实则包含两条旋律的互相追逐,有时123指负责一条,345指又负责另一条,在复杂的同音换指间来回伸张切换,左手则一如既往地奏出连绵起伏的快速音群,形成第三对位关系。

    每次出现模仿特征明显的“音头”时,范宁都加深了触键,并辅以重而短的踏板突出横向色彩,随着这条变奏的推进,在悦耳的听感之外,其层次和条理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聆听者的面前。

    先是麦克亚当侯爵作出反应,再是三位大师,到这条卡农进行到中后期时,参礼席前排的七位考察团成员,已经全部后背离席,坐直身体。

    “这条变奏...我还是低估了它的水准!”维亚德林的大手紧紧抓住木质扶栏,“当我听到第二小节,发现它是一条卡农时,的确是大感惊讶的,但我实在没想到,卡洛恩还能把它写得和之前变奏一样的长,而且往后的质量仍旧如此之高。”

    克里斯托弗脑海里则闪过了许许多多的,他所结识和聆听过的杰出教会音乐家,恍惚间,他以为自己看到了在台上演奏的管风琴师维埃恩。zWWx.org

    如果说从咏叹调的演绎,到变奏的出现,是让各位听众感到惊讶的开始,那么变奏3卡农的出现无疑是一道分水岭,一道从惊讶变为震撼的分水岭。

    敢于在即兴场合创作卡农的,无一不是艺术沉淀极其丰厚的音乐大师,要么就是类似那位在青年时代就斩获皇家音乐学院专职管风琴职位的天才人物。

    卡农不是曲名,而是一种复调技法,说起来很简单,它就是要求创作者写出一条“可供复制”的旋律。

    但不是什么旋律都能做到这点,它必须满足如下特性:当“复制体”错开若干拍进入,并与“原旋律”同时奏响时,两者依然能维持对位关系的和谐,从而形成模仿和追逐的奇异效果,直到最后一个和声时融合在一起。

    这无疑带着“自我”与“他我”关系的哲学意味探讨,甚至具备“表象”与“意志”关系的神秘主义思想。

    右手的两条卡农旋律交织融合,左手奏出最后一组明朗愉快、上下起伏的分解和弦,音乐暂告段落。

    变奏3结束,舞台上的范宁心中小出一口气。

    若把《哥德堡变奏曲》分为前中后期,前期技巧上最难的就是第3条和第5条变奏,算是比预期更顺利地渡过了第一个难关。

    右手追逐的紧凑感、左手跑动的稳定性、长音符的气息留存、声部与声部间的起伏层次、横向的和声色彩凸显...自己做得很好。

    调整了两个呼吸的时间,范宁双手重回键盘,左手3、4、5指以强力度的低音重现主题走向,高音区则出现了跳进的优雅音程,并陆续用双手剩余的手指接续,在下方中间两个声部进行模仿。

    变奏4,四声部,帕斯比叶舞曲风格,这种体裁其实可视为快速版的小步舞曲,整个变奏以明朗的三拍子节奏所表现,呈现出高贵优雅的姿态。

    这是前期凸显主题最明显的变奏,能较好地帮听众梳理乐曲的逻辑主线,它各声部的节奏型相对而言也比较归整,对位关系多成柱式和弦,演绎起来容易稳住。范宁在其处理上,倾向于大胆地使用一些较重的踏板,让和声色彩更加浓艳。

    左手弹下八度G音,右手运动跟着终止于主和弦的六度双音,范宁果断松开踏板,切走余音,随后他轻轻提起一口气,右手以凌厉的触键方式,在中音区奏出类似无穷动音型的快速音流,同时左手穿插其间,在低音区和高音区来回做着十度的跳跃。

    变奏5,二声部,具有技巧练习曲特征的托卡塔或触技曲,乐曲前期难度系数最高的一条变奏。

    范宁的呼吸小心翼翼,眼睛牢牢盯着键盘上自己穿插纷飞的双手。

    整部作品极高难度的一大重要成因,和历史因素有关——

    由于巴赫最初创作时,是基于配有双排键盘的羽管键琴构思的,因此各变奏中包含大量音域交织的段落,经常会出现明明是上方声部却逐渐进行到低音区,或下方声部跑到高音区的情况,甚至有的时候几个声部“缠绕”在同一个狭窄区域,拥有密集的公共音符。

    如果是双排键盘,则双手各自其职,互不干扰,但在单排键盘上,麻烦就来了,演奏者必须设计出严苛的指法来规避各声部“打架”的线条,不仅要考虑哪个音用几指弹,还要考虑从哪个方向伸手落键。

    于是听众们看到,范宁有时一只手高速跑动,另一只手不停在其间左右跳跃,有时两只手臂交叉在了一起,右手在低音区演奏,左手在高音区演奏,甚至有几个片段,范宁将演奏状态的手掌高高竖起,另一只手如夹缝求生般,先在前者手背上方“点”出几个音,又绕到掌心下方来回穿插演奏。

    如此巴洛克式的炫技性技法,单单从画面上的呈现,就能看得听众心潮澎湃。

    结尾段落,范宁的右手越过左臂,在低音区火中取栗般地触击几颗零散的音符后,音域错位的声部重新聚合并拉开距离,双手回归原位,带出一片轻巧迂回的主和弦音群。

    我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强了?长出一大口气的范宁,自得中带着疑惑地发问。

    这条变奏太容易碰出点什么瑕疵了,前世的自己曾经抓着它死磕了一段时间,但一旦提速演奏,总有这里那里的失误出现,没想到今天演绎得如此完美。

    来不及细想,范宁左手重新奏出流动的低音,右手弹出一条以附点长音和下行音阶为组合的旋律。

    变奏6,卡农曲。从第二小节开始,范宁右手再次叠加一条与前者走向相同的旋律,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整体音高整体上移了一度。

    暗流涌动的低音,长短交织又此起彼伏的卡农旋律,再度让听众体会到了妙趣横生的音乐灵感。

    “竟然又是卡农!?”这一下,年迈的斯韦林克大师差点快坐不住了。

    他对浩如烟海的音乐作品涉猎非常之广,也很清楚一点:不管是严肃音乐,还是市井小调,很多知名旋律不可谓不优美,但如果把它与自身错开叠加演奏,恐怕大部分都像多个留声机卡带一样不协和...卡农旋律这样的追逐和咬合特性,注定了它的演绎自带极其严苛的条件,一旦前期的设计有任何考虑不周,哪怕只是节奏型稍稍改变一点,后面就根本无法进行下去。

    一次就够了,还来第二次?范宁竟然敢冒这么大的风险?

    席林斯大师此时思绪异常激动地翻腾着:“卡农这种看似质朴,实则高深的技法,多少作曲者绞尽脑汁也就勉强做到声响的和谐...可他居然还嫌不够复杂!两条卡农都使用复杂的三声部进行,在低音声部写出额外的绵延音流,来丰富和声与情绪效果,难道说这位范宁先生,在复调音乐的造诣上已经到了接近卡休尼契这位巨匠之程度?”

    看起来卡农这样的技法,远没有浪漫主义时期那些涤荡起伏的炫技之光来得耀眼,但它所呈现出音色效果与思想深度,是一种任何技法都无法超越的,“所有复杂之理皆可解构为简洁而规律的单元”,平稳韵律中展示出的是变化万千的生命力。

    “够了!不需要什么变奏曲,这两首卡农曲就已经够了!...不,一首就够了!”尼曼大师的身体从参礼席上长长地探了出去,“如果今天的创作能力考察是唯一环节,如果不论其他维度,今年‘波埃修斯艺术家’的提名名额,他毫无疑问可以占得一个!”

    三重流动关系一寸寸地归于静止,这条精妙无比的卡农曲最后结束在较为安静的情绪上。

    “第几条了?”趁着音乐的暂缓,下面听众有人小声交谈。

    “已经是第六变奏了,篇幅上、逻辑上、技法上...或许不及大师的演绎,但完完全全地胜过了那些成熟艺术家...”

    “就算不做理性分析,它也好听啊!太好听了!我都希望结束后他能整理出乐谱了。”

    应该快接近尾声了。这是目前所有听众的预计,只要再作一个情绪热烈点的收尾变奏,或干脆回到最初那首静谧圣洁的咏叹调,这都是堪称完美的即兴。

    范宁脸庞上浮现出一丝趣味盎然地笑意,左手以带着波音的G开始,右手则奏出一条带着鲜明附点节奏的歌唱性旋律。

    变奏7,二声部,吉格舞曲,风格自由又随性。听众立马就体会到,这是一首趣味性极强的变奏片段,两条旋律从始至终都贯穿着鲜明的小附点节奏型,而且带着即兴性的装饰颤音,音乐形象灵动而俏皮。

    “又来了,不像是用作结束的变奏。”尼曼大师的洞察力很敏锐,“变奏1、4、7他用的是三首舞曲体裁,2、5是触技曲,3、6则是卡农曲...我似乎预感到了什么...”

    旁边的好友席林斯转过头来,压低嗓音道:“如果我猜得不错,下一首他会继续选择技巧性的触技曲?”

    “你也发现了这个规律?”尼曼悄声回应,“这位范宁先生,似乎是想通过三个三个一组的形式,构建起一座音响建筑...”他说到这里突然发现自己的呼吸忍不住在颤抖,“如果变奏9也是卡农的话,那也太...”

    这简直是神乎其技!

    接着,范宁在低声部奏出一条下行的分解和弦,右手则已16分音符作反向上行,果不其然,第8变奏是一条带着技巧练习性质的触技曲,当它结束后,前排几人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看着范宁下一步的动作。

    第9变奏以弱而轻柔的力度伊始,在低声部自由对位的伴衬下,高声部从B音开始,奏出一支恬静的歌谣,一个小节后,中声部同样出现模仿式的旋律,但下移两度,从G音开始。

    “果不其然...”这两位音乐界的泰斗人物顿时头皮发麻。

    每三条变奏为一组,“舞曲体裁-触技曲体裁-卡农体裁”循环式的呈现,逐渐往上攀升...范宁正在用这种结构作为“建筑材料单元”,修建一座巍峨的音响大厦!

    但能让两位大师出现这种反应,绝不仅仅是因为成功预言了卡农的出现,而是因为他们发现了一个更让人吃惊的事实!

    ——第3变奏,范宁使用的是同度卡农,第6变奏是二度卡农,第9变奏则是三度卡农。

    还可以这样玩!?!?

    什么叫他妈的炫技,什么叫他妈的他妈的炫技!!!

    这两人…一人是恃才傲物的被乐界称为“吉尔列斯继承人”的席林斯,一人是风度翩翩、儒雅随和的尼曼,这两人心中已经语无伦次地爆出粗口来了!

    范宁继续往下,左手弹出一支以长串装饰音开头的,抑扬顿挫的欢快旋律,紧接着次中音声部、高音声部和中音声部依次模仿进入,带着热情洋溢的乡土田园情调。

    变奏10,四声部赋格,风格类似于加沃特舞曲,这在蓝星上是浪漫的法国宫廷里最世俗且潇洒的舞曲,其结构异常地紧凑严密,干净利落,而不显丝毫矫揉造作。

    “这个赋格精妙之极。”维亚德林发现随着音乐进行,后面永远有更亮的亮点吸引他的注意力,“...4小节长度的主题接续呈现8次,前4次为呈示,中间2次为展开,后2次为再现,正好是32小节,仅仅保留最基本的结构,通篇没有一句废话,却将赋格曲的精髓和趣味完全呈现了出来。”

    第11变奏,触技曲,二声部,音乐思路全部基于一个下行六度音阶 附点节奏音型展开,两条旋律穿插得十分严丝合缝,呈现轮流切换,疏密相间的呼应之美。

    第12变奏,卡农曲,在重复低音线条的明确下,两条呈四度关系的旋律错开一小节展开追逐。

    但这条卡农又出现了更让人惊掉下巴的特性:两条旋律并非简单的模仿,而是做了“倒影”的变形处理,第二条后进入的旋律走向,与原先进行的旋律呈镜像关系,依然能够共同发出和谐的音响!

    “玩出花来了。”尼曼大师摇头苦笑,“这是第4组循环了吧?不仅卡农模仿音程再増一度,而且竟然还使用了倒影技法,这鬼东西也是能在舞台上即兴出来的?我觉得我至少需要在一个人独处时好好想想。”

    “我现在最关心的是,他能把这楼盖到多高。”席林斯缓缓道。

    尼曼态度极为认真地说道:“目前已经有了4组12条变奏,加上首尾就是14个部分,逻辑结构上无懈可击…这个演绎已让我心悦诚服,他哪里是什么青年作曲家!过几天我会亲自去他的音乐会上聆听《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等艺术节结束后,我必然郑重向考察团提出建议,将他纳入‘波埃修斯艺术家’的提名酝酿人选。”

    “应该差不多了。”80多岁高龄的斯韦林克大师也是忍不住嘟囔起来:

    “整个圣塔兰堡能修到这么高的楼也没几栋吧?”胆小橙的旧日音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