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 - 玄幻小说 - 从岁月道果开始成圣在线阅读 - 第七十六章 文章初成文碑动,落笔剑气满乾坤

第七十六章 文章初成文碑动,落笔剑气满乾坤

    雨落楸坪鸳鸯瓦,点点轻音伴自来。

    料峭春风裹挟寒意,于简单的号舍内吹拂,让人身躯不由笼罩一抹冰凉,鸡皮疙瘩泛起。

    初步阅卷,安乐对于此次春闱的第一场考题已经有了些许的把握,但是,那最后一道题,却是让他眉头不由蹙起。

    北伐与否……这个问题,竟是出现在了春闱考题中,考生答此题,答的非是题,甚至可说是一个立场的表明。

    “秦相统考,此题……莫不是那秦相出的题吧。”

    安乐轻笑一声,摇了摇头,对此大抵也是猜了个七七八八。

    脑海中慢慢将这道题的思路给甩个干净,实际上,对于安乐而言,这题的答案,几乎是呼之欲出。

    而这答案,定然是不会受出题人的欣赏,乃至会被出题人打个零分皆有可能。

    因此,安乐需要从其他地方将该拿的分数俱数取得,这是最保险的做法,在丢弃一道大题的情况下,其他分数皆到手,才能稳稳的冲上甲榜进士列。

    磨好墨,安乐持狼毫蘸笔,开始于卷题上做题。

    或许是因为修行的缘故,记忆力提升许多,读过的书俱是印刻在脑海中,不管是这具身体原本的读书记忆,或是穿越而来的读书记忆,俱是浮涌上心头。

    染墨狼毫,在雪白的纸上书写,沙沙轻声回想,像是人在沙漠中拖曳着腿脚行走,勾勒与留下各种各样的痕迹。

    春闱第一场,考的内容很繁杂,《礼言》、《圣语》、《行经》、《妖论》等等书籍内容,俱是出题范围。

    “荡荡乎,民无能名焉;魏魏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例如此题,便出自《圣语》中的名段,出题自是中规中矩,属于送分题,安乐稍稍思索,便捋清其表达的意思:圣贤太伟大,人民都想不出词来赞美他,功绩也太过卓越了,犹如光芒照射四方。

    答题时自是要先颂扬先古圣贤的教育之功,点名圣贤都做了哪些利于民的事,又用了哪些贤能,随后表达自己的决心,要学圣贤做利民之事,为人民作大事业等等。

    这样的题其实很多,主要还是看审题。

    例如有一题,题目甚是简单:“水、火、金、木、土、谷惟修。”

    这是出自《行经》中的一道题,就需要细细审题,看似简单的题,其实破题点却是弯弯绕绕颇为复杂,水能灌溉,火能烹饪,金能切割,木能兴作,土能种植,谷能养育,其为六府,乃天地自然诞生以孕育万物生灵。

    故又得思路,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圣贤之政便是要帮民众将六府处理好,安排好,得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便为惟修,以此破题后,自然就很好作答了。

    安乐磨墨蘸笔,在卷纸上书写,他用的不是板桥体,而是正儿八经的字体,讲究一个工整和清晰。

    卷面分这种东西,还是颇为重要的。

    每一道题目实际上皆是出题人对考生的考校,暗中较劲的过程,甚至暗藏着出题人的小心思。

    有很多题目出题人只摘取了其中一小段,便让考生作答,若是不曾通读全文,乃至默诵出全文,很容易答偏。

    例如一题为曰:“赋得‘士先器识’,得‘文’字。”

    此题就极其阴险,隐藏了后半段的题干,原句乃为“士先器识而后文艺”,若不知全句,很有可能便答偏了方向,给考官落得一个审题不清的印象。

    做题便是一个勾心斗角的过程,不过,以安乐如今的心神强度,倒是并未感觉多有吃力。

    眉心泥丸宫中,剑炉蕴藏剑气铿锵。

    心神甚至在一次次做题过程中,缓缓壮大,做题亦是养神,甚至,有书墨之气弥漫,被腰间墨池汲取。

    墨池乃书香之剑,画中有香,书中有香,皆可养墨池品秩。

    不知不觉,时间如指间沙般流逝。

    夜幕降临,春雨淅沥,文院考场号舍内,考生们准备好的灯盏纷纷点亮,如黑夜星火,阑珊出一片朦胧。

    重重帘幕密遮灯。

    风不定,人初静,明日桃花应满径。

    ……

    ……

    当卷题发放后,外界也皆是得到了具体的考题。

    不少勋贵大府内,已然有儒士在剖析考题,对考题进行解答,待一些考生出考场后,可进行答案的甄对,使得心中有数。

    当然,更多的府邸,纯粹就是对考题的好奇。

    林府,天波水榭。

    李幼安、林四爷与花夫人正在闲聊,三人赏着水榭春雨夜色,就着烛火光辉,观看着卷题上一些有特色的题目。

    “大赵南迁五百载,元蒙皇帝仍气吞万里,麾下悍将无数,问:论北伐与否。”

    花夫人慵懒的将此题的题目念叨了出来。

    天波水榭中,顿时传出了一声略带玩味的轻笑。

    “果然是只有那位秦相爷才会出的题。”

    李幼安嗤笑着摇了摇头。

    “这题明显就是个划分立场的题目,安乐此题不用想,一分将不得。”

    李幼安就着夜色,饮了一口茶,道。

    林四爷眸光中亦是闪烁过一抹无言,摇了摇头,轻叹一口气。

    “以安大家的脾性,这题肯定会给出北伐答案,奔马图就可看出其意气,又得前辈所赠青山,若是选择顺着题干,主推放弃北伐,维持当下之局,那就着实是可笑了。”

    “低眉折腰本就不是安大家的风格。”

    林四爷很自信道。

    李幼安和花夫人自然皆是懂得这个道理。

    “现在看来,安乐不会真连殿前会试都入不得吧……”

    花夫人抿了下红唇,不由道。

    天波水榭中,气氛顿时古怪了起来。

    李幼安捧着热茶,轻饮一笑:“那倒未必,要入殿前会试也简单,除此大题,其他题目尽数答对便可,不算什么难事。”

    林四爷斜了李幼安一眼,你是状元你了不起啊?

    ……

    ……

    对于普通的文士儒生而言,夜深了便需要休息,养足精神方可于明日继续作答。

    但对于修行者而言,心神充沛,煌煌如烈阳,自是无需睡眠亦可精神清明。

    夜深了,安乐依旧在答题。

    除了那道论北伐与否的大题,其他的题目于安乐而言,并不算难,前身能够以十八岁年纪取得举人功名,在作学问上自是有一手,安乐修行之后,记忆更加深刻。

    很多学问,很多问题都镌刻在脑海,思考之时,如春风吹落的瓣瓣桃花,那些答案便记录在桃花上,他只需捻起一瓣桃花,抄写其上答案便可。

    春闱第一场有三日时间,然而安乐不过一日,便将题目俱是答了七七八八。

    终于,安乐翻到了最后一道“论北伐与否”的大题。

    视线落其上,凝神盯注了许久。

    如今大赵皇族之中,主张北伐者其实不少,但大多皆为武庙武将,例如大将军叶龙升,武魁狄藏等强者。

    可文院的大多数儒生都不愿北伐,认为北伐不仅仅是武将之事,乃天下万民之事,北伐若起,必定劳民伤财,打破五百年所营造的繁荣局势,这也成了文院与武庙五百年来争端愈发炽烈的一个主要原有。

    立场、道统、见知等等原因,直接导致了二者矛盾的加剧,争锋相对不休。

    安乐一手托着下巴,沐浴烛光,开始陷入思考,于他而言,这道题其实已然有了答案。

    大赵南迁五百载,繁华如梦蚀骨销魂,早已磨灭了太多人的斗志,忘却了曾经那场壮烈而被悲怆至极的南迁之举,可安乐不与同,他曾观赵黄庭的流金岁月,亲眼目睹了那一场悲歌。

    他曾见武将泣血哭嚎的不甘,曾见文武官员跪伏船板,面朝故土的哭泣自责,也曾见有人愤怒至极拎起破竹剑便杀向那天下第一的元蒙皇帝。

    正如唯有那句壮志饥餐胡虏rou,笑谈渴饮匈奴血,方能解心中之愤懑。

    秦相作为极力反对北伐之人,既然出此题,目的自然不言而喻,就是为了筛选与敲打。

    安乐很清楚,这一题,他大抵上是不会得多少分了。

    既然如此,那小心翼翼的作答毫无意义,何不放开了作答,肆意纵横笔墨,直抒胸臆!

    一念及此,安乐唇角不由一挑。

    心神竟是微微兴奋,提笔蘸饱墨,沉思几许,开始于卷题空白处落笔:

    “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土居内以制蛮夷,蛮夷居外以奉中土,未闻以蛮夷居中土而制天下也……”

    开篇之后,安乐眼眸精亮,越书越兴奋,沧浪江往北,他见得多少武将落泪泣血,心中自是有所不甘。

    “天运循环,中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除胡虏,恢复中土,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盖我中土之民,天必命我中土之人以安之,蛮夷何得而治哉!恐中土久污膻腥,生民扰扰,故当奋力廓清,志在逐蛮夷,除暴乱,使民得其所,雪中土之耻!”

    文章中心思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力主北伐!

    号舍之外。

    夜深人静,春雨急骤,一场暴雨突然来临,降下的雨水宛如天怒,砸落人间,切的漫山桃花零落!

    安乐落笔急书,感觉暴雨声入耳,宛若千军万马之怒号。

    观老人岁月流金的画面俱是浮现眼前,沧浪江上的悲叹、怒吼、哭泣等等心绪俱是涌上心头,凝成云后速流电,炸起惊雷万丈!

    反正是放开了写,安乐自是半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秦相?

    吾鸟你?

    这篇文章甚至隐隐有檄文之意,其志之壮烈,如煌煌烈阳消融山雪!

    笔落惊风雨,文成泣鬼神!

    这一夜的暴雨,似与安乐卷题上的文章,相互呼应!

    浓郁的书墨之气涌动而出,安乐眉心的剑炉,都仿佛在书写这篇文章之时,不断的颤动,剑气凭心意,铿锵不止。

    号舍外的暴雨,如化剑瀑,与安乐眉心剑炉不断呼应,不断的壮大,不断的铿锵,几欲要喷薄而出。

    腰间的墨池,颤栗不止,倏地悬浮而起,号舍内剑光漫漫,那是墨池在弛掠。

    书墨之气不断融入墨池之内,惹得墨池的品秩在不断的提升着,隐约有破五品之状!

    ……

    ……

    文院,林间小径通幽,直通茅庐。

    茅庐下,碳炉烧着沸水,热气升腾。

    三夫子端坐在屋檐下,苍老的脸上皱纹堆叠,观那越来越磅礴的大雨,每一滴雨中似都藏着几许肃杀。

    三夫子起身,儒衫沾染春雨瞬间被浸湿,他伸出手捻起了一粒雨,浑浊眼眸盯着雨珠,只感觉雨珠中竟是藏着几许书墨文意。

    “春闱的缘故吗?”

    “不太像,有人在作肃杀文章……”

    三夫子眯了眯眼。

    忽然,三夫子猛地望向文院深处,眼底精芒一闪而过。

    一步迈出,喧嚣且磅礴的暴雨骤然被切割分为两半,如帘幕拉开似的。

    文院深处,无字文曲碑。

    三夫子飘然而来,一席儒衫于风中猎猎。

    不仅仅是他,雨中亦有人影漫步而来,身着儒衫,正是之前他与之分享墨竹画作的二夫子庞纪。

    “二夫子。”

    三夫子眼中浮现一抹笑,观其出现,不由作揖。

    二夫子亦是执礼回应。

    然而,二人刚作揖结束,心神皆是一动,不由望向了一个方向,那儿风雨似是凝固,有脚步声缓缓传来。

    一道佝偻苍老的身影,漫步雨中,宛若缩地成寸而至。

    看上去风烛残年,但弥漫的心神之磅礴,仿佛一念便可让无数骤雨,尽数逆流归天。

    “大夫子。”

    三夫子王半山与二夫子庞纪见状,不由心头吃惊,不曾想今夜竟是惹得这位大夫子都出关了。

    苍老儒生行至二人身边,亦是作揖回礼,三位老人不再言语,俱是望向那立于文院深处的无字文曲碑。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文曲碑动,你们也都察觉到了?”

    大夫子声音沙哑,缓缓说道。

    “文曲碑乃我文院至宝,与武庙武魁石一般,具有非凡意义,平日里文曲榜上那些才子儒生,皆是会将得意文章拿来文曲碑前诵读,可除了当初李幼安与那山主苏瞻仙惹得文曲碑动生异象外,便再也未曾动过……”

    二夫子庞纪蹙眉思索:“兴许是此次春闱中,出了一位有才华之人,作了一篇得文曲碑认可的文章,方惹得文曲碑动。”

    三夫子王半山捋了捋胡须,眼眸闪烁一抹思索之色。

    大夫子抬起手,对着文曲碑轻轻一摘,一缕文气似从其中掠出,萦绕指尖。

    “猜来猜去无甚意义,我等去观之便可,能动文曲碑的文章,还是令人有几分期待。”

    三位夫子顿时一笑。

    下一刻,暴雨为之而分帘,三人迈步而出,顺着那缕飘忽出的文气方向而去。

    不知不觉,三人破开漫天雨幕,却又无声无息的来到了一处号舍之前,举目望去。

    便观得那号舍之内……

    少年唇角飞扬,落笔疾书,墨池飞扬。

    心神溢壮志,剑气满乾坤!李鸿天的从岁月道果开始成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