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 - 历史小说 -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七十九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

第一百七十九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

    叫王德化领着曹文诏他们,前去西苑讲武堂,崇祯皇帝留下了曹化雨,有些话,他要交代给曹化雨。

    “曹卿,对自己以后做些什么,心里可有想法?”崇祯皇帝撩了撩袍袖,看着垂手而立的曹化雨说道。

    起初将曹化雨召到麾下随驾出征,只是为制约曹化淳,叫他老实在内廷当差,做好自己的分内事。

    但是在用了几次后,崇祯皇帝发现曹化雨有些才能,却对自己所交代的差事,都能尽自己的努力办好。

    这就了得的了。

    在摆烂的大明,崇祯皇帝最缺的是什么?

    听话好用的臣子啊。

    “臣谨遵陛下驱使。”曹化雨心里一紧,忙拱手作揖道:“能为陛下分忧,是臣最想做的。”

    一想到自己兄弟曹化淳,可能受内廷整肃一事遭到牵连,曹化雨哪里还敢提什么要求,当即向崇祯皇帝表明忠心。

    随驾出征的这段时间,曹化雨算是了解了天子的变化,那狠起来,是任何情面都不讲的,伴君如伴虎。

    “去锦衣卫吧。”

    崇祯皇帝想了想,对曹化雨说道:“曹卿立有功勋,朕不能不赏,就暂任锦衣卫指挥同知,掌南镇抚司事。

    锦衣卫先前的卫纪、法纪,可以说是形同虚设,此事朕也给骆养性讲过,曹卿的才能,朕是知道的,希望曹卿到了锦衣卫,不要叫朕失望。”

    “臣领旨!”

    按照崇祯皇帝的构想,锦衣卫沦为拱卫皇权的特务组织,未免有些太大材小用了,其该朝着专业的情报、刺探、策反等队伍迈进。

    就连以下犯上的建虏,都懂得重视麾下情报队伍,动不动给大明来上一刀,那崇祯皇帝就必须更加重视才行。

    就现阶段大明的内部,便藏着不少跟建虏暗通的家贼硕鼠,倘若他们不能除掉,那大明发生的一切事情,肆虐辽东的建虏都能知道。

    “除南镇抚司一事外,曹卿还要做一件事情。”崇祯皇帝向前探探身,神情正色道:“等内厂和西厂,对内廷名下皇庄整饬完毕后,朕会选一处皇庄,叫曹卿用来培养锦衣卫后进力量。

    曹卿要聚拢一批适龄的孤儿,年龄控制在十岁到十二岁之间,找一批值得信赖的人,去培养他们,cao练他们。

    具体学些什么,朕都写好了,曹卿先拿去看看,心里有底了,便着手cao办此事,朕不希望除曹卿外的人知晓此事,明白?”

    讲到这里的时候,崇祯皇帝从奏疏堆里抽出一份文书,神情冷峻的看向曹化雨,而听到这些的曹化雨,心里一紧,便知这是天子要培养一批死士啊。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臣明白。”

    不敢多想的曹化雨,当即拱手应道,随后便低头走上前,双手接过崇祯皇帝所递的文书。

    “朕要的不是死士。”

    看着曹化雨的神态变化,崇祯皇帝撩了撩袍袖,说道:“而是有能力的锦衣卫,等曹卿看了朕所拟文书,便知道了,下去吧。”

    其实这段时间的理政下,内廷、外朝、军队、厂卫等等,崇祯皇帝采取的就是两手准备同时推进。

    一个在前,一个在后。

    前者是提拔能用的人,帮助自己制衡朝堂,稳住局势,使得大明不进一步糜烂下去,逐步改变些局面。

    后者是培养能用的人,等到局面改善不少,而先前所用的人,有些腐化掉了,有些不能用了,就再替换过来。

    在晋升渠道都被守旧派把持,崇祯皇帝必须另辟蹊径,给自己统御大明,多培养一些人才,不然处处受限于人,那做的再多终究是无用功。

    曹化雨走了,带着崇祯皇帝所给的奏疏,心思驳杂的离开军机处,崇祯皇帝也开始了忙碌的状态。

    从凯旋归朝后,在崇祯皇帝的精心部署下,军机处、内阁,内廷、外朝,都在按照崇祯皇帝预想的方向前行。

    或许内阁、外朝这边,多数的大臣,都不愿看着不利于他们的局势发生,但崇祯皇帝一项项安排,却使得他们猝不及防。

    ……

    “经过这十余日的奋战,诸卿夜以继日的忙碌,很好的办成朕交代的差事,不错。”崇祯皇帝看着眼前堆放的奏疏,对王洽、李邦华、周延儒、徐光启、温体仁等一众军机大臣、参赞大臣赞许道:“诸卿果真没叫朕失望,你们的功劳,朕都记在心里,在接下来要召开的大朝议中,朕会授赏的。”

    天子要召开大朝议?

    王洽、李邦华、周延儒这些大臣,听到崇祯皇帝所讲后,一个个心里一紧,露出各异的神情。

    回想起过去这段时间,面对天子的催促,他们是忙的脚不离地,对这次建虏进犯,所衍生出的一应事宜,都进行了相应的处置。

    从评功授赏,到统计遗孤遗孀之事,那桩桩件件,快将他们逼疯了,好在最后他们都撑过来了。

    “行了,都下去休息吧。”

    看着众人的反应,崇祯皇帝说道:“大朝议上,可能会出些波澜,到时朕希望诸卿,能站在大明社稷的角度,做些什么。”

    “臣等遵旨。”

    错落的应喝声下,藏着众人不一的想法,崇祯皇帝所讲的这些话,叫王洽他们,心里生出各异的想法。

    ‘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啊。’

    在王洽他们离开后,崇祯皇帝看着眼前的奏疏,心里却感慨道:‘没想到这次建虏进犯大明,竟死了这么多将士,除了随驾出战的各部外,先前抗击建虏的明军各部,战死的可真多啊。’

    在自己的催促下,以王洽、李邦华为首的军机处,将这次建虏进犯大明,期间所发生的种种,都详细的整理了出来。

    相比较于那些立功授赏,要支出的一应钱粮,崇祯皇帝更在意的却是大明的血性,在过去一场场战败中泄掉了,错非是这样的话,建虏这次迂回作战,进犯大明,也不可能死掉那么多将士,北直隶这个基本盘的调整,在崇祯皇帝看来,已然是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仗剑至天涯的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